要成为一个更快的骑行者,似乎是许多骑行者心中无法言说的渴望——无论是在团体骑行中不至于掉队,还是在赛场上能够超越对手,亦或是只是为了提升自己那略显沉闷的平均骑行速度。许多人以为,单纯与速度更快的人同行便能加快自己的速度,但实际上,提升骑行速度远远不止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学习并实施一些科学的训练方法,才是不断逼近更快速度的正确途径。
正如我们不可能仅凭单纯的体力,一蹴而就地完成马拉松一样,骑行也需要结合强大的有氧能力、持久的耐力和随时可爆发的力量。它们是一个骑行者快速提升速度的三根支柱,若缺一不可。接下来,便是从这些核心要素出发,深入浅出地探讨如何通过科学训练来获得更快的骑行速度。
第一要素:有氧能力——“持久力”背后的秘密
有氧能力,简单来说就是你能在骑行中维持多长时间的高效运作。这是你能保持较高速度、不断骑行而不至于耗尽体力的基础。若要将速度进一步提升,强大的有氧能力是必不可少的。而如何提升这种能力呢?答案便是:二区骑行。
二区骑行,顾名思义,是一种低强度、以脂肪为燃料、并且着重提升耐力的训练。它不会让你飞速前进,却能让你的身体更加高效地利用脂肪为动力来源。长时间维持在这个区间,能帮助你在骑行时更好地清除肌肉中的乳酸,延缓疲劳的出现,进而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效的骑行表现。
展开剩余71%此外,二区骑行的好处也不仅仅如此。它能够刺激你的1型肌纤维生长——这些肌纤维拥有大量的线粒体,线粒体是肌肉能量生产的工厂。随着这些线粒体数量的增加,你的肌肉能量消耗更为高效,乳酸也能更迅速地被清除,使得你能在疲劳来袭之前骑行得更远、更持久。
每次进行这种训练时,保持心率在最大心率的65%到74%之间,或者在功能阈值功率的56%到75%之间,一般持续两到三个小时。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这种训练,补充足够的能量,为骑行提供充足的动力。
第二要素:耐力——提升速度的“长时间稳定输出”
若你能保持高强度的骑行数小时而不掉队,且在团体骑行中始终能与队伍保持同步,那么你必定具备了极强的耐力。耐力的提升,要求你不仅要能持久地维持一定的骑行速度,更要能够在更高强度的情况下,持续输出。你可能已经知道,骑行百公里不等于快速骑行百公里。前者考验的是耐力,后者则考验耐力的同时,还需要有一定的速度输出。
为了增强耐力,我们需要进行定速巡航骑行。这种训练并不是让你竭尽全力去冲刺,而是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强度,始终维持稳定的骑行速度。一般来说,这类骑行的心率要达到最大心率的80%至85%,或者功能阈值功率的84%到94%。这种骑行通常会伴随两到四次长时间的发力(10到30分钟),而在这其中,适时地进行5到15分钟的轻松骑行,作为恢复期。
耐力的提升,绝非一蹴而就,必须通过频繁的训练、不断调节心率与呼吸来逐步积累。而每周进行一次定速巡航骑行,专注于呼吸的调控,保持平稳的呼吸节奏,将帮助你在面对更高强度的骑行时,能够更加从容不迫。
第三要素:冲刺——短时间内的爆发力与速度
若你未曾在骑行过程中体验过短时间的极限冲刺,那么你就无法真正理解什么叫做“速度”。这是一种极为紧张与痛苦的训练方式,但也正是这种极限的训练,能够有效地提高你的乳酸阈值——从而延缓乳酸的堆积,让你在面对高强度的骑行时,依旧能够保持爆发力。
高强度间歇训练(HIIT)便是最典型的冲刺训练方法。开始时,进行15到20分钟的轻松热身,然后进行4到6次高强度的骑行,每次时长30秒到2分钟,强度要达到你最大心率的95%至100%(或者至少为功能阈值功率的106%)。每次高强度骑行后,再以轻松的骑行恢复,恢复时长是高强度骑行的两倍。每周进行一次这类训练,可以有效提高你在短时间内的爆发速度。
总结:骑行的真正奥义
骑行,仿佛是一个永远无法被完全征服的目标。若你渴望以更快的速度穿行在风景如画的道路上,便必须了解并掌握这三种关键训练:增强有氧能力的二区骑行、提升耐力的定速巡航骑行、以及冲刺爆发的HIIT训练。它们是互为支撑、缺一不可的训练法则。
至于速度,你不必急于求成。每一次坚持,都是朝着目标迈进的脚步。无论是在训练的每一刻,还是在比赛的每一秒,你都在通过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,超越那个曾经在路上喘息的自己。愿你在骑行的道路上,始终保持速度,也保持心态的平和,成为那个勇敢追风、不言放弃的骑行者。
发布于:山西省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